宠物

兔子饲养管理的常见误区

  兔子饲养管理的常见一些误区

  相信大部分兔子养殖户都知道,幼兔特别容易拉稀腹泻,其实这种情况除了与兔子的肠胃消化系统尚未完善有关之外,饲主的一些错误的饲喂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素。

  幼兔肠胃系统不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月龄左右的幼兔,它们的肠道内有益菌群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幼兔的肠道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和抑制常在的病原菌的能力都很弱。幼兔在出现冷应激、断奶后的营养性应激、环境因素引起的心理不适等其他任一应激的情况下,都会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并导致常存在于肠道内的病原菌迅速繁殖,从而造成幼兔出现消化紊乱,腹胀,腹泻,甚至死亡。

  2、幼兔的消化酶的活性很低,尤其是刚断奶的幼兔,其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可以降低到其断奶前的1/3,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幼兔断奶后,其体内的乳糖终止,阻断了乳酸的产生,且此时幼兔的胃酸分泌量又很少,于是很容易造成幼兔尾页的pH值升高,使消化酶活性降低,使进而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容易消化不良。

  原本在这一时期,饲主应该给幼兔补充EM益生菌和复合酶制剂,以补充幼兔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促进有益菌增生的低聚糖类,使幼兔的肠道有益菌更快形成,以有效抑制常见病原菌的快速繁殖,维护肠道健康。另外,饲主还应该在幼兔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加入复合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分解酶等复合酶,以有助于幼兔更好的将食入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促进消化,减少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

  然而,误区就体现在这里:许多兔子养殖户都不了解兔子的消化生理,但又担心幼兔会生病,于是在其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或大蒜素等药物,殊不知,幼兔服用这些药物极为不利,因为这些物质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幼兔服用这些药物确实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其体内的肠道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有益菌和抑制了有益菌的繁殖,导致幼兔的肠道很难形成强势的有益菌群。所以幼兔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情况下,一旦再出现什么身体不适,很容易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并使得肠道产生毒素,引发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