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

怎么看猫咪是否爱主人

  在真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要先提出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什么是爱?亲人之间的爱,情侣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这些都让人们之间产生很强烈的连接,但这些“爱”的表现和感受却各有不同。如果一定要用人类之间的爱来进行类比的话,大多数时候主人对宠物的爱更像是父母对幼儿的爱。对于宠物来,主人对他们来说是照料者,抚育者,他们赖以生存的对象,而宠物的心智也更接近婴幼儿时期的人类。

  依恋理论

  而谈到婴幼儿对于他们照料者的爱,更多时候我们会把这种爱称呼为“依恋”。当照料者在婴幼儿6个月至两岁之间能够持续的对他进行照料,持续的回应他的需求以及进行互动,那么婴幼儿就会对这位照料者产生依恋的情感。依恋理论认为,幼儿需要至少与一位主要照料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会造成幼儿心理与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这项理论最先由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提出,但发展心理学家Ainsworth设计并展开的陌生情境实验极大的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陌生情境实验中,幼儿会被带入到一个陌生得房间中,他得主要照料者以及一位陌生人都会先后几次得进入以及离开房间,而幼儿才不同情景下得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实验的主要步骤分为8个部分:

  1、照料者和幼儿被带到实验房间

  2、照料者和幼儿待在房间,照料者不干涉幼儿探索实验房间以及玩玩具

  3、陌生人进入房间并和照料者聊天,之后开始接近幼儿,照料者离开房间。

  4、陌生人和幼儿待在房间

  5、照料者重新进入房间,并安抚幼儿,之后再次离开,同时陌生人也离开房间

  6、幼儿独自一人待在房间

  7、陌生人进入房间

  8、照料者进入房间,安抚并抱起幼儿,陌生人离开房间

  通过记录并分析幼儿在这些情境中的表现,他们与照料者的依恋类型也被分为了四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当照料者在场时,幼儿会很开心得探索房间并玩耍,也会与陌生人进行互动。当照料者离开时,幼儿可能会哭闹,但当照料者回到房间时,他们会很快的被安抚并再次开始探索。

  冲突型:当照料者在场时,幼儿对陌生人依然会感到害怕,而在照料者离开房间后再回来时,幼儿会尖叫踢打,很难重新被安抚下来。对于照料者的安抚也表现得十分矛盾,他们会期待但同时又反抗照料者的安抚。

  逃避型:无论是照料者离开还是再次回到房间,幼儿都会表现得十分冷漠,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照料者在房间,幼儿都很少有探索或玩耍的行为,也没有太多的互动行为。

  混乱型:这类幼儿通常没有统一连贯的反应方式,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来过度的恐惧,僵硬和重复性的动作,或者完全一动不动。但仍然有大约52%的幼儿在照料者回来时会主动的去寻求安抚。

  虽然到今天,Ainsowrth所使用的对依恋的分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但依恋类型在发展心理学中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激发动物心理学家对于动物认知能力的研究灵感。

  来自猫咪的依恋行为

  2007年,Claudia Edwards和她的同事们试图研究猫咪的依恋行为。在这个实验中,实验步骤完全同步了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试,唯一不同的是测试的对象从幼儿变成了猫咪。研究结果发现,比起独自在房间以及和陌生人待在房间的情境,和主人待在一起时,猫咪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探索,同时也会更放松。比起陌生人,猫咪与主人之间的互动要更多。和陌生人待在一起的时候,猫咪也会更倾向于待在门口。猫咪也只会在和主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玩耍的行为。

  如果说Claudia的实验在对猫咪依恋行为的研究上只能算是浅尝辄止,那么2019年来自Kristyn Vitale的发现则是让我们对猫咪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审视。

  Kristyn将陌生情境测试进行了简化,去掉了陌生人的部分,将实验步骤简化到了3步。主人和猫咪待在陌生的房间中;主人离开,猫咪独自待在房间;主人返回房间。在她的实验中,一共有70只幼猫(3-8个月)以及38只成猫(大于1岁)参与。在观察并对猫咪的行为进行编码分类时,使用了与测试人类幼儿以及狗狗时同样的分类标准。

  研究结果发现,就像人类幼儿一样,猫咪对主人的依恋也可以被分为四个类型。在这70只幼猫中中,有64.3%的猫咪是安全型,剩下的35.7%的猫咪中,有84%的猫咪是冲突型,12%是逃避型,4%是混乱型,成猫的依恋类型分布也大体相似。

  就像人类一样,已经形成的猫咪与主人的依恋类型是非常稳定的,Kristyn尝试对39只幼猫进行了为期6周的社会化训练,另外31只幼猫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二次测试。遗憾的是,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化训练对于幼猫的依恋类型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改变。这有可能是因为猫咪的依恋类型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使其较为稳定。但也有可能是因为3个月以上的幼猫已经过了我们常认为的猫咪在4-8周大时的社会化敏感期。

  但无论原因是什么,猫咪幼年的经历都对其依恋类型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在变换主人之后,猫咪是否会和新主人建立起新的依恋类型,我们依然无从得知

  如何判断猫咪的依恋类型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开始好奇,那么我的猫咪爱我吗?它的依恋类型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菠萝喵会教给大家简单的测试方法。但要提前申明的是,这个测试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因为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否规范,在解读猫咪的行为时也无法去根据要求的去进行编码,所以这里将步骤和解读写出来也只是一个娱乐作用,博大家一笑罢了。

  测试步骤

  1、将猫咪带到一个陌生的房间。需要注意的是,房间内需要尽量少的有能提供猫咪躲藏的地方,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部分猫咪习惯于躲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并将其作为据点。为了保证测试的正常运作,选择一个杂物较少的房间为佳。

  2、猫咪和主人一起在房间中待2分钟,主人坐在房间的中间,可以回应猫咪的需求(比如在猫咪主动靠近求撸时摸摸他),但不主动去逗猫咪。

  3、主人离开房间,让猫咪在房间中独自待两分钟。

  4、主人重新回到房间,和猫咪待在一起。

  结果分析

  安全型

  如果你的猫咪在和你待在一起时,能够以你为中心很快的对新环境进行探索,期间有可能会主动过来寻求安抚;在你离开房间时,猫咪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行为,例如持续的喵喵叫,停止探索行为等;在你回到房间后,猫咪可能会主动过来寻求安抚,但很快又会继续探索行为。

  恭喜你!你的猫咪的依恋类型可能属于安全型,他在爱你的同时又充满了安全感,有你的陪伴,他有勇气去探索全世界!

  冲突型

  如果你的猫咪在和你待在一起时,有一定的探索行为,但也有可能没有;在你离开房间时表现出焦虑行为,例如持续的喵喵叫,停止探索行为等;在你回到房间后,猫咪主动寻求安抚,但之后一直待在你的附近,不再继续探索行为

  你的猫咪的依恋类型可能属于冲突型,你的猫咪非常的爱你,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他们会比较容易感到紧张不安,是一只比较缺乏安全感的小精灵。

  逃避型/混乱型

  如果你的猫咪在和你待在一起时,不对房间进行任何的探索;在你离开房间时没有太多的焦虑行为;在你回到房间后,也没有任何寻求安抚或探索的行为,也有可能猫咪在全程都表现的恐惧不安

  你的猫咪的依恋类型可能属于逃避型或者混乱型。这两种依恋类型就算在人类幼儿中也很难被区分开来,所以在这里我们将放在一起讨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猫咪就不爱你。有可能是因为你的猫咪之前有过不太好的经历,也有可能是你们的相处时间过短,或者是相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