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蠵龟的生活环境及洄游
大西洋蠵龟
大西洋蠵龟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中度过,因为这是他们需要做的事:洄游!洄游的主要目的是产卵繁殖,现在人们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种龟一定要选择洄游繁殖的方式,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他们的方向感极强。
大西洋蠵龟是大型的海洋爬虫类动物,所以发报器的大小不会对其行为构成影响,但因具造价与资料处理费用十分昂贵,所以到目前为止,采用这个技术来研究大西洋蠵龟洄游行为的案例,全球不超过两百个,其中大西洋蠵龟的相关研究亦不到四十个。基本上研究人员发现,海龟的洄游方式可分成跨海的快速游泳,和沿着大岛或是大陆边缘缓慢游泳两种。在前一种方式中,对大多数的大西洋蠵龟而言,因水过深,没有合适的栖地,再加上他的游泳速度很快,经常需要浮上水面换气,因此一般不会在超过30公尺的水中活动。然而对巨大的大西洋蠵龟如革龟而言,他因追逐大洋中的水母为食,其潜水深度可达一千公尺以上。
在后一种方式中,除格龟外,因沿岸的海域尤其是岩石及珊瑚礁的海岸,多为海龟的优良觅食地,加上母龟在长达三、四个月的产卵期间多会停止进食,因此它们在返回长期觅食地的途中,往往会在这种地方小做停留,以便觅食补充体力。此期间,大西洋蠵龟通常会停留在海底做较长时间的栖息,浮上水面换气的频率也较少。此时亦是他们遭到捕杀或渔民意外捕获机率最大的时候。这两个不同的洄游方式,并无一定的排列顺序,如望安三号会跨越台湾海峡快速的游到大陆近海,沿着广东、福建沿海向南游到香港外海,再跨海游到海南岛的近海地区。
当大西洋蠵龟结束其产后洄游之后,便会返回其觅食地。产后洄游时间的长短则视其产卵与觅食地的远近而定,从九、十天到两、三个月不等,洄游的距离则从两、三百公里到数干公里不等。成龟回到其觅食地后,就会待在那一直等到下次发情才会重新返回其出生地去交配及产卵。这个间隔,从两到九年不等,但以三年的情形最为常见。虽然有学者认为海龟,尤其是大西洋蠵龟,不但对其出生地,而且对其觅食地的忠诚度很高,因此他的产卵洄游,基本上是在觅食与产卵地之间的来回迁徙。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成龟的终生觅食地是否在其结束幼年浮游期即决定之,还是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一连串的转换才决定下来的。至于大西洋蠵龟为何不像许多的鱼类,每年都会返回其出生地去产卵?生理生态学家对此有一套说法,他们认为对于那些一生多产性而且每次产卵时都得做长距离洄游的动物而言,为了节省洄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减少可能的天敌捕食压力,最佳的生殖策略就是每隔数年才回去产卵一次。由于每头大西洋蠵龟的发情期都不一样,因此每年回去产卵的成龟数量变化很大,幅度甚至超过200%。像从民国81到86年之间,在澎湖望安岛上产卵的大西洋蠵龟数量变化度为8到14头之间,而在美国夏威夷岛上产卵之母的大西洋蠵龟,数量则介于200到600头之间,每年产卵的母龟数量均不相同。